雅玛里克山曾是城区最大的一座荒山,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、运动、游玩的森林公园。(资料图片)
(资料图)
绿了城乡生态 美了市民生活
——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,乌鲁木齐市深入推进园林绿化建设观察
新疆网讯(全媒体记者郭军鸽)初夏,漫步乌鲁木齐街头,郁郁葱葱的乔灌木、色彩丰富的花卉绿植、形态各异的花堆景观……满目葱茏绿意。
开窗见景,出门见绿。乌鲁木齐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一项项绿化建设上,付诸一个个生动实践中。
增绿 见缝插绿 处处布景
恰逢周末,水磨河滨河景观带迎来一批又一批游玩的市民。
“小桥流水、花草树木,在这儿散散步,太舒服了。”家住会展中街的市民黄俊发说。
黄俊发所居住的小区旁就是水磨河,随着水磨河滨河景观带(三区段)公园的开放,黄俊发打开窗户,就能看到水磨河,下楼出小区,不到100米,就进入公园。
“出门就有公园,随便在城区走走,到处都像画一样。”黄俊发说。
见缝插绿、处处布景。这几年,越来越多融景观、休闲、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空间,悄然改变着乌鲁木齐人的生活环境,让大家不用远游,在家门口也能找到“诗和远方”。
眼下,沙依巴克区畅和苑小区附近的骑马山游园正在加紧建设中,这也是今年乌鲁木齐市新建的最大游园,面积达1.1万多平方米。预计今年秋季建成后,可满足骑马山周边居民休闲娱乐、体育锻炼和赏景需求。
居民王乐对家门口的这处小游园充满期待,“出门见绿,不仅休闲锻炼方便,更是美化了这一片区的环境。”
这是乌鲁木齐大手笔、大力度国土绿化的一个缩影。在乌鲁木齐,路边曾经的“边角地块”变身为高颜值的小游园,让人们在城市中心亲近大自然的梦想成真。
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年底,我市已有小游园1321块、小绿道144条,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.93平方米,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.8%。
“绿色多了,城市美了,干旱少雨之地,也变成了一座优美、舒适、宜居的园林城市。”年过八旬的市民陈秀英说。
透绿 开放共享 还绿于民
走进人民广场,休闲锻炼的人们怡然自得,从广场向外望去,四周道路上车辆往来穿梭。这种慢与快的对比碰撞,尽显城市的和谐与生机。
“广场是开放式的,进得来、走得出、行得顺,活动空间更大,锻炼方便了,上班的人也不用绕路。”正在散步的栾玲霞说。
同样实现锻炼自由、尽享运动便捷的,还有家住昆明路的李鹏。
“拐个弯就能到科学一街探索广场,不需要绕行至出入口就能进入游园锻炼。”李鹏说,现在探索广场和居民街区融为一体,感觉游园和居民更亲近了。
城市优质公共资源的供给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。
如何丰富公园游园绿地功能,给市民游客增添获得感?乌鲁木齐拆除街边游园、广场围栏,打破游园绿地与市民的界限,让更多绿色可观、可感、可亲近。
今年,乌鲁木齐市还结合实际、因地制宜,新建续建9条生态慢行绿道,让绿道串联起城市中的公共绿地空间,也让绿意更多、更亲民。
与此同时,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的《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今年,市林业和草原局(市园林管理局)还联合城管、文旅、公安等部门,积极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。
其中,刚刚入选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的市植物园,通过梳理绿地中的空闲地、可供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和林下空间,将园区东部木长廊及周边园路、红色广场、专类园、草坪等3800平方米作为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区域。
市植物园文创部负责人刘中华说,结合公园植物多样性,计划在3个植物试点区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活动,并将在木长廊周边路园、草坪区域场地,开展乐器演奏、歌唱表演、羽毛球比赛、足球比赛、跑步比赛等系列文化和健身活动。
还“绿”于民、还“园”于民。乌鲁木齐用绿色基底涵养城市,探索公园绿地开放共享,以多元、开放的姿态,让市民能够“走得进”“坐得下”,实打实地感受绿意,“分享”城市绿色公共资源。
享绿 触手可及 绿惠于民
或是看日出日落,或是去休闲锻炼,或是俯瞰街道呼吸新鲜空气……时下的雅玛里克山,郁郁葱葱的树木连成片,林海中错落分布的灌木花卉蜕变出更多色彩,从眼底蔓延开来,成为越来越多人享受轻松惬意的绿色休闲空间。
“小时候,这里是一片荒山,可现在凉亭掩映在林间,乔灌花卉高低相错,蜿蜒小路曲径通幽……”市民李侗生说,站在久久世纪亭望去,山花与森林妙趣天成,在寻得一处避暑之地的同时,还能观赏林中的美景。
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累累硕果,绿化成效“破土而出”,更多集景观、休闲、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近水亲山、文脉传承的绿色空间,吸引着越来越多市民走出家门。
带上家人,约上三五好友,在草坪上奔跑放风筝,在林下绿地间,支起天幕帐篷,享受露营野餐……
幕天席地、享受绿色,是现下最流行的休闲方式之一。
“连绵起伏的辽阔草原,和远处森林高山同框,赏景休闲,既能避暑,又能亲近大自然。”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银峰滑雪场露营基地游玩的张英说。
放眼初夏的乌鲁木齐县:道路两旁绿植环绕,漫山遍野鲜花初放,青山绿树伴着农家院落,颇有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的意境。
“院内是红花绿草果树,出门就能看到赏心悦目的风景。”板房沟镇八家户村农家乐经营户王梅菊笑着说,“游客大老远来我们这儿看啥?不就是图这儿的天更蓝、地更绿、空气更新鲜吗?现在凭着好景色,腰包都鼓了起来。”
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,也是经济财富。今年,我市还将对21个村庄2100亩面积实施绿化美化,不断改善提升村容村貌,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
绿野如画,不论是微风和煦的清晨,还是华灯璀璨的夜晚,不论是城区街头,还是乡村院落,随着乌鲁木齐错落有致、成景成荫的城市绿色体系逐步完善,人们的“绿色幸福感”正随之提升。
标签: